• 主页 > 知识问答
  • 饭后喝酸奶真的能消食吗?揭秘常见养生误区与健康饮食真相

    现在我告诉你:这些你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健康,并且欺骗了一代又一代人!

    健康饮食

    1、饭后喝酸奶促进消化

    事实是:它不能消化食物并且会增加热量。

    营养师李媛媛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,很多人认为饭后喝酸奶或乳酸菌饮料可以帮助消化、健胃。但事实上,饭后喝对消化影响不大。而且,由于酸奶中含有蛋白质等成分,也需要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,因此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,增加额外的热量。

    2.喝杂粮粉更健康

    真相:吃全谷物时,加工越少越好

   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原主任王玉梅2014年接受采访时指出,当五谷杂粮磨成粉或打成米糊食用时,谷物从大颗粒变成了小颗粒。比较容易消化吸收,但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。注意。例如,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过量食用麦片粉很容易导致血糖迅速升高。

    你应该有的生活方式是什么_生活方式很重要_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

    另外,由于食物中含有微量脂肪,磨成粉末后,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,极易发生氧化。不仅营养价值降低,还会产生一些对健康有害的物质。

    建议尽量多吃全谷物,加工越少越好。

    3、清淡饮食就是吃素、少吃肉!

    真相:保持轻松

    对于“三高”患者,医生会建议清淡饮食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素食主义者,不吃任何鱼、肉、蛋、奶。

    火箭军专科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李全民2019年发表文章:清淡饮食的标准是少油、少盐、少糖。 “肉”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,也是B族维生素和重要微量元素的来源。比如鱼、虾、去皮家禽等都是高蛋白、低脂肪的肉类,非常适合“三高”人群。

    4、喝粥可以养胃

    真相:胃功能“用进废退”

    喝点小米粥、多吃素、少吃肉……这些都是口口相传的“养胃秘籍”。但这真的对你的胃有好处吗?

  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令狐恩强在2018年的一次活动中表示,很多广为流传的“养胃秘方”也是不恰当的。例如,对于胃溃疡患者来说,喝牛奶最后,由于钙离子浓度较高,会增加胃酸分泌,加重对胃粘膜的损伤;苏打饼干中的脂肪含量相当惊人,钠含量也不低。摄入过多会增加肠胃负担;白粥、小米粥是常见的养胃“良方”,但对胃功能却有“有益”作用。 “进则失”的特点是,如果长期吃易消化的食物,胃的消化能力就会变差。

    生活方式很重要_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_你应该有的生活方式是什么

    5、汤煮的时间越长,越营养,越美味。

    真相:汤煮太久更容易诱发痛风

    人们常说喝汤有益健康,喝汤要小火慢熬。汤越浓,营养越高。

  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管阳2017年表示,汤的营养与煮的时间无关。汤只要煮一会儿就已经有鲜美的味道了。而且有研究发现,汤熬的时间越长,味道就越鲜美,而且里面的核苷酸含量也越来越高。引起痛风的嘌呤是核苷酸代谢的最终产物。也就是说,汤煮的时间越长,诱发痛风的风险就越高。

    很多人认为最有营养的东西在汤里,但这是错误的。最正确的喝汤方法是吃半碗少量食材的汤。

    6、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,血脂高者不宜食用。

    生活方式很重要_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_你应该有的生活方式是什么

    事实:适量饮食不会导致高胆固醇

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营养科陈斌林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,很多人吃鸡蛋时把蛋黄扔掉,却不知道蛋黄中其实存在很多营养成分。

    蛋黄含有多种微量元素,也是磷脂的极好来源,有助于降低胆固醇,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。还有胆碱(有助于降低血脂,防止动脉粥样硬化)。

    很多人担心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,可能会导致高脂血症。多项研究表明,中国成年人中,适量摄入鸡蛋(平均每天约1个鸡蛋)与缺血性心脏病、重大冠状动脉事件、出血性中风等风险降低有关。

    7、有些食物不能一起吃!

    真相:食物冲突理论并不存在

    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,否则容易结结石;维生素C和海鲜不能一起吃,否则会中毒……“食物冲突论”应该是流传最广的健康谣言之一。

    现在我告诉你,没有理论解释,没有实验证据,更没有临床实验的积累。这东西不存在,不真实,不可靠!

    生活方式很重要_你应该有的生活方式是什么_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

    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克友2011年接受采访时表示,食物冲突没有科学依据。有些人吃了所谓的“不相克的食物”后会出现身体不适。这通常是由季节原因、食物本身有毒、食物变质等因素造成的,与“食物相克”无关。

    生活方式

    1、睡前喝点酒有助于睡眠。

    真相:它扰乱了整个睡眠状态

   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牛亚娟2015年表示,酒精表面上看起来对睡眠有益,但实际上可能会干扰睡眠,扰乱整个睡眠状态。

    酒精最初可能会缩短入睡时间。然而,随着酒精的作用逐渐消失,频繁的觉醒就会随之而来,导致整体睡眠质量下降。如果睡眠经常被睡前饮酒扰乱,尤其是长期扰乱,那么白天的健康以及学习和记忆等神经认知功能也会受到严重损害。

    2、睡前喝牛奶有助于睡眠

    真相:影响很小

   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营养师王忠2021年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睡前喝牛奶有助于睡眠”理论上是可能的,但助眠效果较弱。

    牛奶中的α-乳清蛋白含有5.3%的色氨酸,在体内可合成5-羟色氨酸,进一步代谢为褪黑激素,参与睡眠调节。

    但牛奶中的色氨酸含量很少,进入人体并到达大脑的含量更低,因此促进睡眠的作用较弱。

    3.睡硬床,有腰部支撑

    真相:硬床可以支撑你的腰部,但它不是一块硬板睡觉

    广东省中医院骨伤三科主任吴绍鹏201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,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以消除负重和体重对身体的压力。椎间盘,有助于缓解腰痛症状。

    但如果直接睡在硬板上,无法符合人体脊柱的正常曲线,腰部得不到支撑,出现腰痛、酸痛等症状。床板上应垫有3~5厘米的软垫。

    4.周末可以补觉

    真相:工作日熬夜很难在周末弥补

   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医师李岩2012年接受采访时表示,周末加班、熬夜希望补睡眠是片面的。

    你应该有的生活方式是什么_生活方式很重要_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

    你应该有的生活方式是什么_生活方式很重要_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

    长期睡眠不足,会导致身体疲惫、免疫力下降、体质恶化。同时,如果睡得太久,脑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。这就是为什么你周末睡得太多后会感到疲倦。

    5、“春捂秋冻”身体健康

    真相:因人而异,适量就好

  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尤力2019年发表文章称,春捂秋冻是古人对养生的总结。虽然有增强体质的作用,但因人而异,价值适中。

    对于老年人、儿童、经期、孕期妇女以及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、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,秋季冷冻是不适宜的。同时,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。避免感冒。

    即使适逢秋霜,也要保护头部、肚脐、背部、肩部、脚部等重要部位。因此,根据自己的习惯适当“春捂秋冻”,可以增强体质。

    医疗健康

    1、吃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

    真相:它不能预防或治疗感冒

    中国最早的注册营养师之一顾传灵曾在2018年发表文章,称“维生素C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”广为流传。但遗憾的是,吃维生素C并不能预防感冒。

    一些研究发现,每天服用维生素C并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。感冒后再次服用维生素C基本上不能缩短病程或缓解症状。不过,每天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,确实可以增强抗病能力。

    2、按摩颈椎可治疗颈椎病

    真相:不要随便按摩

   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王晓恒2012年发表的文章指出,颈椎病是65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。虽然剧烈按摩后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感觉比较舒服,但很快症状就会再次出现,并且可能会再次出现。加速颈椎病的发展。

    剧烈按摩后出现肌肉水肿,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,按摩强度逐渐加大。长期剧烈按摩会破坏颈椎的稳定性,加速椎间盘的退变、突出,对颈脊髓造成更严重的压迫。如果患者颈部不适3~5天内没有缓解,应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,不要随意按摩。

    生活方式很重要_你应该有的生活方式是什么_生活方式是一种选择

    3、季节性输液可以开通血管

    真相:这种方法危害很大

    北京脑疾病研究所所长季训明2016年发表文章称,这种方法对人的危害很大。不但没有什么用,失败的话甚至可能会“害死人”。

    纪训明院长解释:导致中风的高危因素有很多。对于缺血性中风合并房颤的患者来说,根本原因就是房颤。如果患者不采取预防措施,盲目给自己输液,就如同在战斗中使用了错误的武器,可能会导致死亡。

    我们先来说说“输液清血栓”。所谓“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可以疏通血管、降低血液粘稠度、预防脑血栓”看似有道理,但实际上没有科学依据。迄今为止,尚无每年定期输液与中风后不输液的科学对比临床研究。相反,输液可能引起心力衰竭、药物过敏反应等,诱发或加重病情。

    4、孩子发烧时,捂住、出汗,可以很快退烧。

    事实:更有可能导致严重疾病

   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吴军指出,感冒后盖被子出汗,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婴儿来说并不适合。

    由于婴儿四肢的血液供应不足,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负责管理血管舒张和收缩的神经很容易出现紊乱。如果宝宝裹得太紧,热量无法散发,导致脱水、代谢性酸中毒等更严重的情况。大脑缺氧。临床上有一种儿童特有的疾病——“被子综合症”,这是由于婴儿包裹不当而引起的严重疾病。如果孩子处于发热期,要特别注意散热,不要遮盖。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jychina.com/html/tiyuwenda/9473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